本文通过对德国著名汉学家、翻译家卫礼贤的最后一部哲学论著《中国哲学导 论》(1929)的翻译和研究,整理归纳了卫礼贤对中国哲学的核心词“道”的五种不同译法, 深入剖析了他如何用“一词多译”的方法,对中国哲学史上不同文本、不同哲学家、不同时代 及不同思想维度中的“道”进行诠释。同时,本文以术语学(Terminologie)为研究方法,聚焦 于卫礼贤用来翻译“道”的几个德语哲学术语,并对这些词汇进行溯源。以此为切入点, 本文 分析了卫礼贤作为对中国哲学与德国哲学均有深刻理解的汉学家,有意识地从跨文化比较哲学 的角度出发,将“道”转换为德国哲学中与之相匹配的哲学概念,并将其介绍给德国思想界的 路径。重新审视卫礼贤对“道”的“一词多译”,在加强当今中外文化互鉴和中文著作外译方面 具有积极且重要的作用。[This contribution is 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the book Chinesische Philosophie: Eine Einführung (Chinese Philosophy: An Introduction, 1929). It is the last philosophy-related work by the famous German sinologist and translator Richard Wilhelm. The article provides a compilation, summary, and in-depth analysis concerning Wilhelm's handling of the translation of "Dao", the "Urwort" (H...
自唐銊、羅根澤判定《尹文子》為「偽書」後,《尹文子》乏人研究,但據晚近學者研究,今本《尹文子》即劉向所見之《尹文子》,其內容亦與先秦諸子所論述之尹文子思想主張一致,《尹文子》思想內容涉及道、名、法,正...
石黑一雄 (Kazuo Ishiguro) 是一位著名日裔英国作家。他在1954年出身于日本长崎,5岁时随家搬到英国。他在英国肯特大学学习英语和哲学,后来到东安格利亚大学学习创作。他的代表作包括《长日...
嚴復為晚清介紹西學的先驅人物,但嚴氏並非只以翻譯西書為專門,亦致力於中西學術之調和,其會通中西學的貢獻在於使學界耳目一新,並使學人之援用西方理論有所依據,蓋晚清至民初數十年間學術思想之丕變,則嚴氏之影...
本文通过对德国著名汉学家、翻译家卫礼贤的最后一部哲学论著《中国哲学导 论》(1929)的翻译和研究,整理归纳了卫礼贤对中国哲学的核心词“道”的五种不同译法, 深入剖析了他如何用“一词多译”的方法,对中...
[[abstract]]余光中說:「譯者日與偉大的心靈為伍,見賢思齊,當其意會筆到,每能超凡入聖,成為神之巫師,天才之代言人。」認為譯者是不寫論文的學者,沒有創作的作家,卻擅於運用語文,出入作品,盡窺...
Translation of: Wang, A. Cosmology and political culture in early China,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...
《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 (上册) : 从最早期到佛典翻译》 (An Anthology of Chinese Discourse on Translation, Volume 1: From Earl...
本论题所针对的“中国译介尼采的语境”不会从传统的翻译实践或技巧层面,将尼采(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,1844-1900)作品中译本与其德文原本或转译过程中译者所依托的英...
The article is devoted to the analysis of one of the central works of the philosopher - essay “On th...
[[abstract]] 本文主要探討「天倪、天均、兩行、天府、葆光」的意涵,經由討論,獲知:它們皆寓藏絕待義理,皆指向無有對待的絕對之境,可做為「道」的輔助說明: (一)天倪:自然的分際,不同於常...
近几年,“华语语系”(Sinophone)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平台以及方法论,其影响力已渐渐受到西方和亚洲学界的重视。因此,我们有必要知道华语语系的理论和其操作方法。值得注意的是,史书美和王德威这两位致力...
本文将分五个部分以论邵雍之易数思想:首先,以天地之数和圆方之数作为天地源起之象征,并以此二数分为十六大位,以穷究天地体用之变化。其次,以阴阳奇偶之数作为天圆地方之数的基础,并以阴阳刚柔之四象、八卦配合...
从古至今,人活在世上都是以追求“幸福”为目标,无论是古代中国的思想家或是宗教都视“幸福”为一项极为重要的课题。本论文的开始将以比较儒家与道家的思想,从中得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“幸福观”。道教是中国土生土...
[[abstract]] 本論文探討明遺民思想家覺浪道盛、方以智師徒二人「怨」的詩學精神。所謂「怨」,乃淵源於孔子所說的「興觀群怨」,然道盛與方以智「怨」的相關論述卻迥異於傳統注說,展現了新穎的詮釋...
王夫之作為晚明實用之學的政治思想家,從實學的角度反思、批判了宋明的心性之學。在《老子衍》與《張子正蒙注》兩個文本中,王夫之藉由批判佛、老的虛無、生滅,重新與先秦儒學接軌。 王夫之從道(理)氣、理欲、與...
自唐銊、羅根澤判定《尹文子》為「偽書」後,《尹文子》乏人研究,但據晚近學者研究,今本《尹文子》即劉向所見之《尹文子》,其內容亦與先秦諸子所論述之尹文子思想主張一致,《尹文子》思想內容涉及道、名、法,正...
石黑一雄 (Kazuo Ishiguro) 是一位著名日裔英国作家。他在1954年出身于日本长崎,5岁时随家搬到英国。他在英国肯特大学学习英语和哲学,后来到东安格利亚大学学习创作。他的代表作包括《长日...
嚴復為晚清介紹西學的先驅人物,但嚴氏並非只以翻譯西書為專門,亦致力於中西學術之調和,其會通中西學的貢獻在於使學界耳目一新,並使學人之援用西方理論有所依據,蓋晚清至民初數十年間學術思想之丕變,則嚴氏之影...
本文通过对德国著名汉学家、翻译家卫礼贤的最后一部哲学论著《中国哲学导 论》(1929)的翻译和研究,整理归纳了卫礼贤对中国哲学的核心词“道”的五种不同译法, 深入剖析了他如何用“一词多译”的方法,对中...
[[abstract]]余光中說:「譯者日與偉大的心靈為伍,見賢思齊,當其意會筆到,每能超凡入聖,成為神之巫師,天才之代言人。」認為譯者是不寫論文的學者,沒有創作的作家,卻擅於運用語文,出入作品,盡窺...
Translation of: Wang, A. Cosmology and political culture in early China,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...
《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 (上册) : 从最早期到佛典翻译》 (An Anthology of Chinese Discourse on Translation, Volume 1: From Earl...
本论题所针对的“中国译介尼采的语境”不会从传统的翻译实践或技巧层面,将尼采(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,1844-1900)作品中译本与其德文原本或转译过程中译者所依托的英...
The article is devoted to the analysis of one of the central works of the philosopher - essay “On th...
[[abstract]] 本文主要探討「天倪、天均、兩行、天府、葆光」的意涵,經由討論,獲知:它們皆寓藏絕待義理,皆指向無有對待的絕對之境,可做為「道」的輔助說明: (一)天倪:自然的分際,不同於常...
近几年,“华语语系”(Sinophone)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平台以及方法论,其影响力已渐渐受到西方和亚洲学界的重视。因此,我们有必要知道华语语系的理论和其操作方法。值得注意的是,史书美和王德威这两位致力...
本文将分五个部分以论邵雍之易数思想:首先,以天地之数和圆方之数作为天地源起之象征,并以此二数分为十六大位,以穷究天地体用之变化。其次,以阴阳奇偶之数作为天圆地方之数的基础,并以阴阳刚柔之四象、八卦配合...
从古至今,人活在世上都是以追求“幸福”为目标,无论是古代中国的思想家或是宗教都视“幸福”为一项极为重要的课题。本论文的开始将以比较儒家与道家的思想,从中得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“幸福观”。道教是中国土生土...
[[abstract]] 本論文探討明遺民思想家覺浪道盛、方以智師徒二人「怨」的詩學精神。所謂「怨」,乃淵源於孔子所說的「興觀群怨」,然道盛與方以智「怨」的相關論述卻迥異於傳統注說,展現了新穎的詮釋...
王夫之作為晚明實用之學的政治思想家,從實學的角度反思、批判了宋明的心性之學。在《老子衍》與《張子正蒙注》兩個文本中,王夫之藉由批判佛、老的虛無、生滅,重新與先秦儒學接軌。 王夫之從道(理)氣、理欲、與...
自唐銊、羅根澤判定《尹文子》為「偽書」後,《尹文子》乏人研究,但據晚近學者研究,今本《尹文子》即劉向所見之《尹文子》,其內容亦與先秦諸子所論述之尹文子思想主張一致,《尹文子》思想內容涉及道、名、法,正...
石黑一雄 (Kazuo Ishiguro) 是一位著名日裔英国作家。他在1954年出身于日本长崎,5岁时随家搬到英国。他在英国肯特大学学习英语和哲学,后来到东安格利亚大学学习创作。他的代表作包括《长日...
嚴復為晚清介紹西學的先驅人物,但嚴氏並非只以翻譯西書為專門,亦致力於中西學術之調和,其會通中西學的貢獻在於使學界耳目一新,並使學人之援用西方理論有所依據,蓋晚清至民初數十年間學術思想之丕變,則嚴氏之影...